奈瑟卡他球菌肺炎

奈瑟卡他球菌肺炎

概述:奈瑟卡他球菌(neisseria catarrhal,简称卡他球菌),是一种不同于卡他布兰汉菌的革兰阴性双球菌。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已知该菌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脑膜炎、心内膜炎、尿道炎、婴儿和儿童眼结膜炎、角膜炎,伴有淋巴细胞增生病者无感染灶的败血病及脓毒性关节炎等,但很少见。
    在急性中耳炎、上颌窦炎及支气管和肺部感染中,本菌是重要而常见的病原菌,尤其常见于慢阻肺。在急性中耳炎时,可从中耳的液体中6%~25.6%发现该菌。从儿童急性上颌窦炎的鼻分泌物中,从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尤其是原有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病的情况下(如结缔组织病,败血病等),从痰及气道分泌物中可分离到奈瑟卡他球菌。杨氏等收集1996年9月至1997年2月的痰标本181例,分离出730个菌株,常规培养及药敏的结果前10位依次是甲型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第三位即是奈瑟卡他球菌,以下为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假单孢菌、酵母样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病因

病因:卡他布兰汉菌科分2个属:①莫拉菌属:包括腔隙莫拉菌,尿道莫拉菌,牛莫拉菌等7个菌;②布兰汉亚属:卡他布兰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直认为该菌是健康人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此后在上下呼吸道发现该菌,在人们逐渐提高了对条件致病菌、常在菌的认识的基础上,认同该菌也可是一个致病菌。上呼吸道是该菌寄居地和引起感染的侵入门户,也有报道说它是人生殖道菌群的一部分。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从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尤其是原有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病的情况下(如结缔组织病,败血病等),从痰及气道分泌物中可分离到奈瑟卡他球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一直认为该菌是健康人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此后在上下呼吸道发现该菌,在人们逐渐提高了对条件致病菌、常在菌的认识的基础上,认同该菌也可是一个致病菌。上呼吸道是该菌寄居地和引起感染的侵入门户,也有报道说它是人生殖道菌群的一部分。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高迅等总结26例的临床特点是临床表现不甚典型,易与其他细菌肺炎相混淆。有下列表现应虑及本病:
    1.中老年患者有慢性肺病等基础病,且有长期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应用史者。
    2.急性起病,有明显的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体征,尤其是有脓性痰或发热者。
    3.X线胸片有炎性浸润病变,呈片状模糊阴影,散在分布。
    4.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不增高,或有降低倾向者。
    26例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病,择其主要疾病统计:慢支10例,肺结核5例,肺心病2例,慢性哮喘1例。18例长期应用抗生素,其中合用激素11例,应用抗结核药5例。
    26例患者均急性发病,咳嗽及咳痰全例都有,其中白黏痰11例,脓性痰15例。发热17例(65.4%),其中37.5~38℃的6例,38.1~39℃的7例,39℃以上的4例。痰中带血12例(46.2%)。气急9例(34.6%)。发绀7例(26.9%)。胸痛6例,肺部体征:湿啰音10例(38.5%),干啰音7例(26.9%),干啰音加湿啰音9例(34.6%);实变征1例(3.8%)。

并发症

并发症:可引起败血症,合并脑膜炎、心内膜炎。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痰培养阳性标本52例次,血平板上获卡。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X线胸片表现双肺上下均可侵犯,斑片状阴影23例,其中大片阴影9例,肺脓肿3例。

诊断

诊断:奈瑟卡他球菌肺炎患者的痰培养或涂片染色常可做出可靠的诊断。半定量培养细菌可能不纯,但如布兰汉菌为优势菌,也可作出判断。快速、简便的方法仍是革兰染色。因脑膜炎球菌很少引起肺炎,所以如在染色下见大量多形核细胞、黏液及大量胞内和胞外的革兰阴性双球菌。则可能为布兰汉菌。布兰汉菌在5%脱纤维羊血琼脂及巧克力营养琼脂生长良好,可形成无色菌落,氧化酶试验阳性,在形态上与奈瑟菌属不能鉴别。布兰汉菌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及蔗糖。从病人标本分离的奈瑟氏菌属中仅浅黄奈瑟氏球菌生化反应与之相同,可根据布兰汉菌的其他特性与之鉴别。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须与其他细菌性肺炎相鉴别。

治疗

治疗:奈瑟卡他球菌因为产生与质粒无关的β-内酰胺酶,所以部分菌株对青霉素耐药。本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抗生素敏感度依次为头孢菌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青霉素。推荐先锋霉素或(和)氨基甙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

预后

预后:尚好。26例痊愈21例,占80.8%,好转5例(19.2%),无死亡病例。病程7~68天,平均21.3天。

预防

预防: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一是增强患者抵抗力,二是医务人员严格消毒制度,具备良好的无菌观念及正规操作。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